每当走进紫禁城,只要是人少有树的地方,就能看见喜鹊在草地上蹦跳着觅食,乌鸦在树间嬉戏飞舞,这是宫苑里最常见的两种鸟。民间多把喜鹊视为“吉祥鸟”,把乌鸦视作“扫把星”,清代宫廷却没有这种“歧视”,将二者都作为“神鸟”供奉。早在入关前,满族人民就有崇拜喜鹊、乌鸦的习俗,早已视它们为神鸟。据《满洲实录》载:古时有三位仙女恩谷轮、正古仑和佛库伦,正在长白山的天池里戏水。一只喜鹊口衔朱果,在最小的佛库伦仙女头顶徘徊,佛库伦接过朱果塞入嘴中,不小心将朱果吞入肚中,结果怀孕生子,起名为布库里雍顺,他就是爱新觉罗家族最早的始祖。
多年后他们的部族发生动乱,全族中只有一个叫范嗏的小男孩逃了出来。当他逃到旷野时,追兵已经赶来,在危难之际,突然一只喜鹊飞来落在他的头上,追兵误以为喜鹊下是一棵枯树,从而保全了小男孩性命。自此,爱新觉罗家族就奉喜鹊为祖,从不加害,并留下了立杆子、供碎肉,请喜鹊享用的习俗。还有一个民间传说:明万历二年(1574年),努尔哈赤寄住在外祖父家,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擒获,他脚上长了七颗红色痦子一事被发现。而恰巧京城此时送来皇上密旨,说钦天监夜观天象,看出辽东女真人中要出一个造反的七星混龙,让李成梁秘密擒拿。幸好李总兵的小妾喜兰偷偷将努尔哈赤放跑了,就在努尔哈赤躲避追兵,跑得筋疲力尽昏死过去的时候,一群乌鸦落在他身上,把他遮盖在里面,于是他获救了,这就是著名的“乌鸦救驾”的故事。努尔哈赤在建国称“汗”之后,为了感谢乌鸦救命之恩,奉乌鸦为“神”,并设专门的鸦粮喂养。满人立杆祭祀的习俗,在清朝入关前就已形成。沈阳故宫清宁宫正门前,竖立着一根高近7米的木杆,俗称索伦杆,汉语意为“神杆”。杆上有一锡斗,每年祭祀的时候,就会在斗里放上食物,供乌鸦和喜鹊食用。努尔哈赤还曾下令满族百姓也都要在自己的院子里竖立这种木杆,套着锡斗盛上粮食喂“神鸟”。堂子是清帝祭神之所。《圣武记》记载:“皇帝拜天则于堂子,出征拜天亦如之……则堂子自是满洲旧俗,祭天、祭神、祭佛之公所”。堂子祭祀是清代宫廷特有的祭祀制度,源于萨满教祭神仪式。
努尔哈赤建国之初,已有谒拜堂子之礼,是当时最隆重的典礼。后金进驻辽沈后,行立杆大祭仪,当时堂子建在沈阳抚近门外。清朝入关后,沿袭旧俗,在北京设立堂子,坐落在天安门外东侧长安左门外御河桥东,即台基厂大街北口路西一带,后移建到南河沿南口路北,现北京饭店贵宾楼所在地。这座堂子正中为享殿五间,前为拜天圜殿,东南为上神殿三间。堂子立杆大祭,是清代堂子祭神制度之一。《大清会典·卷九十二卷》载:崇德元年(1636年)定,每年元旦、三月初一日、九月初一日大祭时,俱立杆,皇上亲往致祭。堂子立杆大祭由内务府承办,相应文件交礼部核对并留存。大祭当天,皇帝要亲自参加,王、贝勒、贝子、文武官员等陪同,满洲神巫“萨满”负责祷祝。拜天圜殿南正中设有立杆石座,两翼分设皇子、王公致祭杆石座。所立杆用松木,长3丈(一说为2丈),围径5寸,平时不安置,祭祀前一月由内务府派人往延庆取木,前一天方才立在石座上,杆上悬挂黄旗幡。整个大祭最后也是最精彩的环节,是在神杆的锡斗上放上供奉的食物,被吸引来的乌鸦和喜鹊在天空盘旋翱翔,蜂拥着抢食米和碎肉,热闹又充满仪式感。有赖于祭祀供养,喜鹊和乌鸦得以长期生息繁衍在皇宫乃至北京的四九城。今天,宫廷里的“神鸟”依然悠闲的觅食,自由的飞翔,安稳的生活在古建筑群里,与人类继续友好的相处。近期文章:
☆ “钞票”原来是两样东西
责任编辑:卢 溪 美术编辑:丁 威
投稿信箱:HSC1925@126.com